首页
搜索 搜索

全球快看点丨三藩之乱:三藩兵力远超清朝,吴三桂还饮马长江,为何失败了?

中华网热点新闻     2023-05-16 10:49:12

1673年,平南王尚可喜第十一次请求告老还乡,想把王位传给儿子尚之信。康熙同意尚可喜回老家,但是不同意尚之信继承王位,想要借此机会削藩,于是引发了三藩之乱。

三藩之乱爆发之后,清朝顿时失去了半壁江山,局势一片糜烂,吴三桂饮马长江,不可一世。当时福建有靖南王耿精忠、台湾有郑经、广西有尚之信、陕甘还有王辅臣。清朝朝野一片哗然,不少大臣都主张割地求和。然而,仅仅三年,反清联盟的大好形势就变成了吴三桂和清朝单挑了。就这样,吴三桂的势力还坚持了五年才被平定。


【资料图】

总的来说三藩之乱的失败主要有三个原因:

一个坑是郑经,他是郑成功后人,当时占据台湾。虽然是反清的力量,但是在三藩之乱中他一直在扯后腿。郑经别的地方不打,专打福建。福建是靖南王耿精忠的地盘啊,搞得耿精忠压根就没有出兵打清朝,就在家里和郑经死磕了,结果康熙占了大便宜。

1676年初,清朝安亲王岳乐、康亲王杰书、贝子傅喇塔、浙江总督李之芳四部兵马合围福建的耿精忠,此时郑经还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,清军在北边打耿精忠,他在南边打,搞得他好像是清军的盟友一般。耿精忠腹背受敌,最后投降了清朝。而郑经也没有什么好果子吃,占领耿精忠的地盘全都被清军拿了回去,三藩之乱过后,台湾也被平定了。

第二个坑就是尚之信,这位从始至终就抱着坐山观虎斗的心思,想要坐收渔翁之利。虽然康熙不让尚之信继承平南王的爵位才是三藩之乱的导火索,但是吴三桂起兵造反之后,尚之信并没有随之起兵与之呼应。导致吴三桂不能专注北伐,还要提防东南。

耿精忠战败之后,尚之信随即宣布起兵反清,然而他只是在喊喊口号而已,并没有派出一兵一卒支援吴三桂。最坑的就是,尚之信最后没打一仗,直接投降了清军,吴三桂一口老血喷出啊。

1、经济撑不住

2、年纪撑不住

吴三桂起兵的时候已经66岁,年近古稀,古人活到这个年纪已经是接近寿终正寝了。而康熙才24岁,正是精力旺盛的时候。康熙可以打消耗战,慢慢和吴三桂耗着,但是吴三桂却拖不起,他本来身体就不好,孙子吴世璠年纪尚小,又没有威望。所以吴三桂耗不起,必须在死前结束战争。所以吴三桂起兵初期打的很猛,打得清军"五千里无只骑拦截"。

1678年,吴三桂称帝,派遣大将马宝领兵5万攻打永兴,先是击败了清军前锋都统宜里布和护军统领哈克三,随后又大败清军援军。

此后吴三桂亲自率十万大军向南突进,重挫清军,占据两广之地。

这两次大胜,打得清军丢盔弃甲,吴军一扫颓势。如果能继续进攻或许可以扩大战果,可惜的是吴三桂太老了。

吴三桂投降清朝,放清军入关屠戮中原,最后更是斩杀了南明末代皇帝朱由榔,因此汉族士大夫深恨之。

吴三桂起兵之前,合法拥有的兵马有4万左右,后来为了造反大肆征兵。起兵的时候号称有20万兵马,其中当然是有水分的,不过就算是打个对折也有十万兵马了。吴三桂以以云南弹丸之地养了十万兵马,这就是穷兵黩武啊,因此对境内的百姓盘剥非常严重,云贵百姓深恨之。

其实吴三桂对局势也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,他抱着"事纵不成,可划长江而国"的心思,饮马长江之后,就不再北进。因为此时他已经是全军出动,但是清朝在山西和山东都还驻有重兵。吴三桂已经是底牌尽出,康熙还有牌没打完。因此渡过长江继续北伐是对吴三桂不利的,固守地盘和清朝谈判,维持现有的战果才符合吴三桂的利益。

于是吴三桂将大军囤于湖南一线,以岳州为中心打造防线,和清军相互消耗起来。即便是清军将大批兵力投入西北和东南战场,吴三桂主力也坚决不北伐,只是固守已有的地盘。此时的吴三桂已经失去了进取之心,只想在谈判中维持现有的战果。于是清军就这样腾出手来消灭了西北的王辅臣和东南的耿精忠。

三藩之乱,虽然声势浩大,其实更多时候却是吴三桂和清朝在单挑。吴三桂饮马长江,看似风光无限,其实已经是底牌尽出。在没有取下江南的情况下,吴三桂经济上耗不过清朝,再加上得不到士大夫和百姓的支持,自己也失去了进取之心,只想着"可划长江而国",最后被康熙"耗死"。随着吴三桂的病逝,吴周帝国很快随之烟消云散。

(全文完)

(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本人删除!)

X 关闭

Copyright ©  2015-2023 制药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沪ICP备2023005074号-40   联系邮箱:5 85 59 73 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