情感树洞|灵魂工程师,先找到灵魂-天天资讯
树洞提问:
毕业工作一年,带来很大的烦恼,严重的时候三天两头哭一次。我是做教师的,我认为教师是需要真情实感的,但是我对着学生很难产生高兴、欣赏的情绪。上班习惯戴口罩,不希望被学生看到表情。学生来告状,尽管他们有时是遇到困难,但我会猜测他们只是想狐假虎威,因此感到厌恶和抗拒,导致我很难跟学生“同甘共苦”。同时我也害怕面对学生家长,害怕自己的消极情绪在爱孩子的家长面前露出马脚,招致指责。
其实我知道很多人做教师只是当成工作去做,没有太多感情,照样做得很好。但我要么对待学生毫无感情,要么埋怨自己没有热情。想知道这样的状况怎样调整呢?
(相关资料图)
本期心理专家团专家蒋硕(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,赛林纳心理咨询中心创办人):
首先给提问者一个建议:如果感受痛苦时间较长(一年)、负面情绪严重(三天两头哭一次)、部分影响社会功能(戴口罩工作、回避学生与家长),应该马上就诊或进行心理咨询,接受帮助。教师本身就是较高压力职业,从业人员身心状态不匹配、难以适应的时候,工作是次要的,健康是首要的。
然后再来看看提问者叙述,其中有两个冲突,或许提示了问题所在。
第一个冲突:被压抑的“真情实感”与内在要求
提问者没有“真情实感”吗?当然有。痛苦、厌恶、抗拒,就是真情实感,但提问者试图掩藏、抑制它们,因为它们不符合“高兴、欣赏、热情”的要求。这个要求是谁提出的?教育局或学校吗?不。教育行业规则和教师职业道德涉及的只是能力水平和言行表现,而非情绪情感。“高兴、欣赏、热情”是一种理想或假想,提问者将之内化成自我要求,又无法获得与之一致的体验,这种冲突造成的痛苦,远远大于初始的负面情绪。能否化解这个冲突,也是改善提问者状态的关键。
第二个冲突:消极的人性假设和成长愿望
表面看,提问者抱有消极观念(认为学生“狐假虎威”等),这可能与提问者的性格特质、成长经历有关,也进一步阻碍了提问者获得积极体验(总觉得世界不那么美好,难以感受到爱与力量)。而同时,提问者想知道如何调整,仍然具有成长的愿望。这愿望很容易被忽略甚至放弃,但无论多么微小,它都代表着不同的可能性。
所以,提问者要面对的真正命题,是如何协调冲突,成为一个内在稳定、充实、愉快的人。当个体自身和谐丰盈,就能投入各种各样的工作与关系,形成积极持续的发展。在此之前,不必勉强。现实允许的条件下,先按下“暂停”键,给自己一段关怀、修复的时间。就像从前流行的说法,教师是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”,即使不做教师,也要先找到自己的灵魂。说不定,还能找到热情。
新闻线索报料通道:应用市场下载“齐鲁壹点”APP,或搜索微信小程序“齐鲁壹点”,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!